- 韩国印刷机械设备展|韩国制版设备展2025|KIPES
- 2亿元B1轮融资加持 中科时代引领工业智能计算机变革
- 陕西欧泰印刷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 新春走基层)六旬摄影“达人”连续25年为春运拍“写真”
联系人: 张利
手机: 1322232025
电话: 1322232025
邮箱: admin@raxtjx.com
地址: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经济开发区发展区金源路22号1#厂房132室
架起友谊之桥!第一位“北京市荣誉市民”——路易·艾黎
开云全站 kaiyun网站开云全站 kaiyun网站1982年12月2日,人民大会堂宴会厅高朋满座。众人欢聚一堂,庆贺一位新西兰老人的85岁的生日。这天,老人很高兴,他不仅见到了很多老朋友,还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北京市市长焦若愚代表市政府向他颁发了“北京市荣誉市民”证书,老人也因此成为第一位“北京市荣誉市民”。这位老人就是路易·艾黎。
1927年4月,30岁的新西兰青年路易·艾黎怀着对东方的好奇心来到中国上海。此时的中国人民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蒋介石在上海发动血腥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他目睹到的只有旧社会民众受到剥削和压迫的悲惨情景
他在给家人的信中写到:“这里必定有一些坐拥巨资的人,但最底层的工人阶级辛勤劳作,比我们役使的马都不如。
1937年8月,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导致工厂被毁,大批工人失业。艾黎与斯诺夫妇发起并组织“工合运动”,号召失业工人和难民建立工业生产合作社,生产自救、支援抗战。艾黎因此被人们称为“工合之父”
为了这项事业,艾黎毅然放弃上海的安逸生活,靠着两条腿和一辆自行车,行遍16省,走的总路程超过了3万公里,他在路途中经历了轰炸,疾病等磨难,还从特务追捕还有叛徒出卖中逃脱,可谓九死一生。
20世纪40年代,艾黎与英国记者乔治·何克在陕西双石铺创办培黎工艺学校,后来迁至甘肃山丹。艾黎坚信中国革命一定会成功,而“培黎”的意思就是“为中国的黎明而培育人才”。培黎学校以手脑并用,创造分析为校训,吸收贫困劳动人民和逃难人员子弟入学,培养了一大批能吃苦、讲实干的技术人员,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建起了造纸、印刷、机械、化工、纺织、玻璃、皮革等20多个实习场地和1所医院。这些学生经过培训,后来成为新中国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
1952年,艾黎受邀参加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一踏进北京城,他就感到一种新气象迎面而来。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人与人之间以“同志”相称。他说“旧社会正在一天天消失,人民正以新的活力和积极性建设新社会。
1953年,艾黎定居北京,1958年搬进东城区台基厂大街1号院,从这时起,他的生活逐渐安定了下来。在北京的这段岁月里,他将对中国的热爱和理解倾注笔端,致力于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艾黎还潜心翻译了大量中国古诗,比如《胡笳十八拍》,《李白诗歌200首》等。在众多的诗人中,他最推崇杜甫,因为他觉得杜甫心中有人民,心怀天下。
重建培黎学校是路易艾黎的另一个心愿。培黎,这所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学校,探索半工半读、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新型教育,为中国培育了很多技术人才,也凝聚了艾黎大半生的心血。他一方面呼吁重建山丹培黎学校,一方面逐渐萌生了在北京延续培黎情的想法1983年,路易艾黎在北京与时任国务院参事的李逸三商定创办人民科学文化大学,后来更名为北京培黎职业大学,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北京培黎职业学院是改革开放后首批民办大学之一,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职业型实用型人才数万名学生从这里走向了社会。
无论是在革命岁月,还是在建设和改革时期,艾黎总是坚定不移地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宋庆龄称赞他是“新中国的一位诚实、忠诚、不屈不挠的朋友”。称赞他“在我们艰难困苦的时期,在我们创业的时期,在我们胜利以后,始终如一地为中国人民做了大量工作。”
1987年12月27日,艾黎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在遗嘱中,他写道: “务请不要大张其事,这不过是又一名战士在行进中逝去了。”而病床边的桌子上,还放着他尚未完成的介绍中国的书。
2009年,全国网民把他评选为十大国际友人之一。2017年4月,习在给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北京培黎职业学院的回信中说道:“艾黎与中国人民风雨同舟,在华工作生活60年,为中国人民和新西兰人民架起了友谊之桥。”